弹棋,古代中国棋类游戏。
弹棋,古代中国棋类游戏。是西汉末年开始流行,最初主要在宫廷和士大夫中间盛行。弹棋源于何时,尚无一致结论,但大都认为是在汉代。 弹棋初创时,仅流行于宫中,社会上还鲜有所见。王莽新政末年,南方大饥,绿林发难于南,赤眉造反于东,农民起义推翻了王莽政权。尔后,刘秀乘机而起,杀赤眉军,建立起东汉政权。在此大乱之年,弹棋由宫廷自然流入中国民间。直至东汉章帝时,弹棋方在宫禁中复盛。自此,喜好弹棋的人士越来越多,且以诗赋咏弹棋,或撰文论述之,为弹棋的推广普及作出了贡献。
弹棋,也称为象棋,一种古老的弹局游戏。虽有冠有棋名,但不是棋类游戏,反倒同于靠运动神经技巧的台球、弹珠 。
沈括认为弹棋是起源于汉代,“汉元帝好蹴踘,以蹴踘为劳,求相类而不劳者,遂为弹棋之戏。”
蔡邕《弹棋赋》:“于是列象棋,雕华丽。”象棋在东汉也可指弹棋。
晋代徐广《弹棋经》:“弹棋,二人对局。黑白各六枚。先列棋相当,下呼上击之。”又说:“昔汉武帝平西域,得胡人善蹴踘者,尽炫其便捷跳跃,帝好而为之,群臣不能谏。侍臣东方朔因以此艺进之。帝乃舍蹴踘而习弹棋焉。”
唐代杜甫、韦应物、韩愈、柳宗元、李商隐等人都参与弹棋的记载,并有诗、文留念,柳宗元在《弹棋序》曰:“置棋二十有四。贵者半,贱者半。贵曰上,贱曰下。咸自第一至十二。下者二乃敌一,用朱墨以别焉。”
宋代苏东坡有“牙签玉局坐弹棋”诗句。
明代谢肇淛《五杂俎》:“弹棋之戏,世不传矣,即其局亦无有识之者。吕进伯谓其形似香炉,然中央高,四周低,与香炉全不似也。弘农杨牢,六岁咏弹棋局云:‘魁形下方天顶突,二十四寸窗中月。’想其制方二尺有四寸,其中央高者犹圆耳。今闽中妇人女子尚有弹子之戏,其法以围棋子五,随手撒几上,敌者用意去其二,而留三,所留必隔远,或相黏一处者,然后弹之,必越中子而击中之,中子不动则胜矣。此即弹棋遗法。魏文帝客以葛巾拂无不中者也,但无中央高之局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