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龙舟,是赛艇运动之一,也是一些中国地方民俗活动

“竞度”。划船比赛。相传战国楚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以死,民俗因于是日举行龙舟竞渡,以示纪念。一说竞渡之戏始于越王勾践,为纪念伍子胥。其他传说尚多。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并命舟檝以拯之。 邯郸淳《曹娥碑》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斯又东吴之俗,事在子胥,不关屈平也。

赛龙舟,或称龙舟竞赛龙舟竞渡龙舟竞漕扒龙舟扒龙船,是赛艇运动之一,也是一些中国地方民俗活动,于特定节日或喜庆场合举行。现时龙舟竞赛已发展为一项水上体育运动,在世界各地一些沿海、沿河地方亦有定期举行。它除了是中国全国运动会的项目之一外,也于广州主办的2010年亚洲运动会,首次成为亚运会中的正式比赛项目。

沿革 

有学者指龙舟演变自百越的独木舟,百越独木舟是以蛟龙为图腾。对于龙舟和龙舟竞渡的实际起源,今天仍在考究。而龙舟竞渡流传最广的起源是,楚国人为纪念投江自尽的屈原,借龙舟驱散江中之鱼,期望阻止鱼吃掉屈原的身体。[1]龙舟竞渡所之起源,最早见诸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是日,竞渡,采杂药。”但原文尚未提到屈原。直到隋朝杜公瞻为该书作注,才提到:“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并命舟楫以拯之。”[2]另在《隋书·地理志》记载:“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罗,土人追至洞庭不见,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而鼓棹争归,竞会亭上,为竞渡之戏,迅楫齐驰,棹振水陆,观看如云。”

考古学的发现证实,许多端午节习俗早在楚国前已流传。例如其中一个来自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钺,便刻有龙舟竞渡图案。

发展 

宋朝时赛龙舟是违法活动,从事者将受重罚 ,赛龙舟在众多地方习俗上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与宗教色彩,当时夏季蚊虫与疾病多发,五月被定为毒月,要在毒月求平安就由附近数村组织龙舟赛,谁最先到达下游的河上祭坛将酒和祭品倒入河中祭祀,胜者就能获得龙神保佑且在地方上成为压人一头的强势村或强势家族, 而所有败方的社会地位下降且可能没有保佑而毒病多发,由此竞赛胜败挂勾了太重的利益,导致围观者热血激动,参赛者也不计手段要赢各种作弊方式多发,普遍性在社会上发生龙舟赛纠纷引起的大规模械斗,皇帝下令禁绝但法律实质上未能禁止龙舟风气,民间依然热络。 甚至直到现代中国依然大部分县市视情况而定民间禁赛令,只能有官方举办的规制性比赛,理由则与古代几乎一致,围绕龙舟赛的黑帮文化、村居和宗族矛盾、封建迷信活动等问题长年无法解决,政府立场为考量传统文化的纪念意义采取少量开放、积极管理政策,随着社会都市化发展让其慢慢在社会淡化为不太重要的娱乐节目在不同的地方传统,龙舟竞渡有不同寓意,例如:贵州苗族庆祝插秧和预祝五谷丰登、纪念近代民主革命家秋瑾或古代英雄岩红窝、越南人纪念陈朝大将陈庆馀抗元,台湾原住民祈福或是纪念先人的仪式等 。

成为正式体育项目 

龙舟竞渡本来只是传统节庆活动之一,不是正式体育运动。直至1976年,香港于筲箕湾避风塘首次举办国际龙舟邀请赛,从而掀开了龙舟活动现代化、国际化、规范化的序幕。此次比赛除香港九支渔民队外,已有一队来自日本长崎的队伍参加。接着龙舟竞赛更传入西方国家,而且得到积极的参与。1985年,香港首次举行国际女子锦标赛,让此水上运动推广至女性运动员。中国除举行不同赛事外,也于1991年的端午节,在湖南汨罗市(屈原的第二故乡)举行了首届中国湖南汨罗江国际龙舟节,更进一步推动了龙舟活动。日本长崎也有举行长崎国际龙舟锦标赛。

著名龙舟竞赛 

民俗活动 

  • 贵州苗族龙舟节
  • 越南关兰岛龙舟竞渡
  • 琉球(今属日本冲绳县)那霸端午龙舟竞渡、糸满端午及中秋龙舟竞渡
  • 日本长崎县龙舟竞渡
  • 中国香港大澳端午龙舟游涌及赤柱国际龙舟赛 
  • 中国台湾省宜兰县二龙村龙舟竞渡

体育竞赛

  • 中华龙舟大赛
  • 世界龙舟锦标赛
  • 亚洲龙舟锦标赛
  • 中国香港龙舟锦标赛
  • 中国香港国际龙舟邀请赛
  • 中国澳门国际龙舟赛
  • 中国台北端午龙舟锦标赛
  • 城市杯国际龙舟锦标赛
  • 长崎龙舟锦标赛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四虎网址